1、民国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 民国2年(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隶属四川北道(治今阆中)。 民国3年(1914年),改四川北道为嘉陵道(治今南充),巴中隶属嘉陵道。 不久裁废道制,以府、州、厅、县直属省政。
2、巴中的历史悠久, 文化 积淀丰厚,全市共有摩崖造像100处,多为唐代所造。其中,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巴中悠久历史的见证。从而发生在巴中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政治事件或民情风俗、风景为题材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也显示了巴州是一个文化悠久发达的古城。
4、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巴人部族素以英勇善战,能歌善舞而著称。
5、巴中州、郡、县迭更, 建县的历史已达1910年,置郡已达1789年,置州已达1485年。自古以来,巴中是兵家必争,群雄逐鹿之地。汉高祖刘邦打关中,巴江两岸是重要的根据地和后助线。
巴中的名字来源于绕成而流的一条江——巴江(今南江),因水在外,县城在其中,故得此名,巴中真正建市是在公元1933年。
巴中农业主产稻、麦、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种类丰富,已成为沙参、桔梗、怀山等药材的主产地之一。名胜古迹有巴中摩崖造像、大佛寺、水灵寺等。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巴中的建制始于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划宕渠之北,包括今巴州区、通江、南江、平昌及万源等县的巴河流域地区,置汉昌县(治今巴州区巴州镇)。和帝永元建安五年(200年)汉昌属益州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x0d\x0a巴中的建制始于东汉。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民国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
巴中是毛泽东主席肯定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心,保存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陵园、最大的红军石刻、最大的将帅碑林,国家领导人亲自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题词。
自古以来,巴中是兵家必争,群雄逐鹿之地。汉高祖刘邦打关中,巴江两岸是重要的根据地和后助线。
1、巴中的名字来源于绕成而流的一条江——巴江(今南江),因水在外,县城在其中,故得此名,巴中真正建市是在公元1933年。
2、巴中人杰地灵。巴族茹毛饮血地,三国拼争古战场;盛唐石刻乃独秀,李白杜甫留华章。
3、水宁寺造像全部采用高 浮雕 和圆雕的技法,表现出了人体形态的线条美,使造像显得更为精美,1992年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教授段文杰先生考察巴州石刻造像后题词赞美:“水宁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巴中石窟、国之瑰宝”。
4、四川省巴中市的正月十六登高习俗,是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源自巴人正月十六游山走百病的习俗。 这一活动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已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据《巴中县志》记载,巴河(bahe)古称北水,唐宋以迄于清,称巴水、巴江,民国始称巴河。是渠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南江县关坝镇,在平昌县元石乡出境进入达州市。
巴中是四川省的城市。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坡。
巴中市,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所属地区:四川省。
巴中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下辖5个区县,分别是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巴中市地处川陕渝交界地带,自然环境优美,素有“石漠化治理范例城市”之称。
巴中市属于四川省管辖的一个2级城市。在四川东北部,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
1、通过查询快懂百科信息,巴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地级市,由四川市直接管辖,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川陕两省交界处,市辖2个区、3个县。
2、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巴中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下辖5个区县,分别是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
3、巴中市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为四川省的一个下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巴中市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本文由梁桂钊于2024-03-15发表在梁桂钊的博客,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720ui.com/8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