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纷争,有帮派,有明争暗斗,有阴谋诡计,有趁火打劫,有是非流言。
这种亘古不变的社会现象,时移世易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后,在各个领域又进一步催生出了各式各样鄙视链的存在。
万物皆有 “ 鄙视链 ” ▼
以至于现在几乎每个圈子都有鄙视链条,在耳机界这个江湖里,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鄙视链:
玩箱子看不上玩耳罩和塞子的、国际大厂瞧不起国产的、小众冷门鄙视众人说烂的、用前端的鄙视用手机直推,有线和无线又相互鄙视。。。
各个品牌从音质到外观再到性价比甚至到线材做工,无一例外都可以被人拿来成为鄙视其他人的理由和武器。
然而托尼发现在这些鄙视链中,有一个品牌的耳机却极其特殊。
从它诞生后没多久就一直处于耳机鄙视链底层,无论发烧友们前面的争吵有多激烈,一旦聊到这耳机大家对它的意见都出奇的一致:垃圾。
说到这里想必有些差友已经猜到了,它就是 beats 耳机。
估计差友们在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这个品牌,不管你对耳机感不感兴趣关不关心,你总能在微博知乎等网站看到别人对它的嘲讽和鄙视。
如果再细心一点,你还会发现网友们的讨论毫无例外都是围绕着 beats 那夸张的溢价、渣渣的音质、浮夸的设计以及廉价的做工等等展开。
更有甚者对它做出了“ 假货比正品音质还要好 ”之类的评价,并冠以“ 逼侧 ”之名,总之以上种种观点概括起来就两个字 -- 不屑。
然而即使网上对它的风评再怎么不堪,平时我们还是照样能看到不少头上戴着两侧印有 “ b ” 字 logo 耳机的人,其中还不乏有各种名流巨星。
而且从以往它的市场份额和销量以及曝光度来看,beats 耳机完全不输那些历史悠久拥有专业技术沉淀的国际大厂。。。
乔布斯与 beats ▼
emmm 这就有点尴尬了,既然它被这么多人嗤之以鼻那为啥还是有那么多人买?况且 beats 真有像别人口中说的那么一无是处不懂音乐吗?
托尼觉得如果差友们对 beats 耳机的发家史有所了解的话,应该就能明白它不是不懂音乐,反而是太了解市场了。
beats 的全称是 beats By Dr. Dre,由饶舌歌手 Dr. Dre 及环球唱片的下属唱片公司董事长 Jimmy Iovine 联合创建。
这两个家伙来头可不小,前者是西海岸痞子说唱的创始人和领军者,曾获得过多次“ 音乐界的奥斯卡 ”格莱美奖,后者则是美国金牌音乐制作人。
两位大咖在音乐上的造诣毫无疑问是有口皆碑。
不过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唱歌乐感极佳就不代表能做得出好耳机了,就像你让唱跳 rap 打篮球功夫一流的实习生去拍戏也不一定会演得好。
因此在 beats 成立没多久他们就同意了在音频领域很厉害的魔声公司( Monster )找上门的合作,毕竟人家就是专门做高端音频线材和高品质耳机的。
所以差友们可以注意到早些年的 beats 耳机除了两侧醒目的 b 字外,还能在它上面见到魔声标志性“ M ”耳机形状的标记。
要说那时的传统音响或者耳机设备厂商,大都是从军事或者工业领域转变到消费领域上来,对自家耳机音质的追求那是没的说。
但它们在外观上大多沿用的还是军用设备的路子,造型设计普遍有些枯燥无聊,有些耳机看起来甚至有点像助听器。
托尼感觉那些老牌耳机厂商好像几乎没怎么在意过耳机的造型,注意力全放在音质的提升上了。。。
比如说森海赛尔的几款经典耳机,这造型凑一块儿看真不太洋气,我要是不说,平时不玩耳机的差友们可能都不知道下图价值上万。。。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beats 就刚好抓住了这点。
将自家耳机的设计与时尚潮流接轨,外观尽可能炫酷多变的同时,两个创始人还借用自己的影响力找来了众多的明星代言。
这样一来,无论是在音乐 MV 里还是 NBA 球场上又或者是其他场合,你都能看见 beats 耳机的身影,想不知道都难。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 beats 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打造自己高端的产品定位,它还时不时会跟各种知名品牌合作一起搞各种联名和限量。
Fendi、MCM、Alexander Wang、Pigalle 等牌子都曾跟它合作从而推出过联名的耳机,连卡通界的布朗熊和 Hello Kitty 也不放过。
所以看到这里,差友们可能会发现这耳机走的根本就不是靠音质取胜的路子,人家完全是按照高端品牌来做的营销,对音质反而没有太过强调。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beats 的营销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很受欢迎,在它们眼里它不仅可以拿来听歌,还能和球鞋一样成为一种潮流装扮。
然后没过几年它就跟“ 崇尚原声重现 ”理念、致力于“ 打造更完美音乐声效产品 ”的魔声分道扬镳了。
换谁挣不是挣,不就帮忙生产个耳机么,肥水不流外人田~
本来嘛,beats 卖的贵也就算了毕竟有几款设计确实好看,音乐发烧友们顶多也就说说它华而不实性价比低做工廉价不建议对音质有追求的人入手。
结果 beats 后来居然好死不死用了“ true music ”( 真音乐 )作为它的宣传语,这就有点尴尬了。
要知道很多 Hi-Fi( 高保真 )发烧友烧那么多钱花那么多精力在耳机上追求的就是音质。
别家厂商都在想方设法让耳机尽可能原汁原味的还原音乐的本质或者让音乐变得更好听。
转过头来看看号称 “ true music ” 的beats ,它的声音特点则过分追求低频表现从而给人以一种动次打次的效果和氛围感,实在跟 Hi-Fi 搭不上什么边。。。
这个情况就好比演员翟天临随随便便吹着牛逼就把博士学位给拿了,粉丝兴高采烈跑来跟你说小鲜肉鹿晗演技简直爆炸,他们到底还有没有把那些寒窗苦读的学生和兢兢业业的老戏骨放在眼里?
同时,对于烧友来说,音质几乎是衡量耳机好坏的唯一标准,酷炫外观对他们不光完全没有卵用,甚至可能会被认为 “ 华而不实 ” 扣掉印象分。
所以渐渐的,黑 beats 就成为了耳机圈子里的政治正确,一传十十传百的,不管你之前有没有听过,只要你说 beats 垃圾我们就是好朋友。
曾经用来彰显个性标志性的字母“ b ” logo,现在在很多人眼里也顺理成章成了纯粹的 2b。。。
其实评价一款耳机的好坏完全能按照个人的主观意愿来作判断,喜欢它的外观设计想要感受低频力量感选择它并没有不妥,毕竟它的定位就在那里。
再加上耳机特点本身就是多样性的,音质、蓝牙、降噪、做工设计等都可以成为主打卖点,厂商们被无情淘汰或者活得滋润本身就是市场的自然选择。
不过要是哪天耳机厂商不尊重音乐本身混淆视听随意宣传,那就别怪网友们没有口下留情了。
本文由梁桂钊于2022-06-22发表在梁桂钊的博客,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720ui.com/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