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2023年会复制2021年吗(2023年后会发生什么)

2023年会“复制”2021年吗?——

笔者自问自答:地球在转动,世界在变化,当然是年年岁岁不一样,因此所谓的“复制”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但若再问一句:为何要拿前年而不是去年作为今年的参照系?答曰:盖因2021年和2023年这两个年份,吾国在之前一年都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疫情冲击,平缓之后迎来的新年,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经济复苏。

众所周知,前年即2021年,吾国通过之前的强力防控,有效地抵挡住了以武汉为“震中”的第一波新冠疫情的冲击,当年经济得以强劲复苏。虽说2020年上半年遭遇疫情“突袭”时,经济增速降至仅有2.5%,其中一季度更是出现6.8%的负增长,但自下半年开始经济明显回升,到2021年一季度竟然录得18.3%的同比增长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堪称是一种“报复性反弹”。尽管2021年下半年的GDP增速有所回落,但全年平均下来依然有8.1%的增长速度,为2009年以后之最高,亦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最快增速。

刚刚过去的2022年,吾国又遭到新冠奥米克戎变异株的攻击,“严防死守”之下,去年的经济增速跌落至3%,三年间好比坐了一趟“过山车”。而从去年12月开始,吾国优化了防控措施,全国范围普遍“放开”,为接下来的经济复苏创造了前提条件。那么,今年即2023年的吾国经济,是否会重现2021年那样的“报复性反弹”呢?

笔者看到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先生近日在财新网发表文章,称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而将是“崎岖不平”。他指最近各大论坛上呈现出了一股乐观情绪。鉴于去年的低基数,有专家认为可能会复制前年的“报复性反弹”,提出今年经济或将增长7%-8%的愿景。但陆先生认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需要适度降低对今年经济复苏力度的预期。

陆挺的文章写得长且专业,笔者简要地取其大概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观察简略分析如下:

其一,由于去年年底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全面优化,今年吾国经济的反弹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确定的只是是反弹力度会有多强。有利条件是与欧美国家的高通胀相比,吾国的通胀处于低位,给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创造了条件。另一个好消息是最新的这波疫情虽然来势凶猛,但目前看似乎“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大部分国民“阳”过之后,也许形成了某种免疫屏障,遂使得我们接下来可以比较放心大胆地致力于“保增长”。但是此后疫情是否会有反复,仍是悬在今年吾国头上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其二,2023年吾国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要看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之表现。尽管在供给侧方面当局已给足了各种扶持措施,原来的一些限制性政策(如“三道红线”已基本放松以全力“保交楼”,但需求侧依然相当疲弱,具体表现为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处于下降通道,销售额较比前年有较大幅度的萎缩,这符合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鉴于去年的银行储蓄存款比前年多增了5万多亿,有专家指这其中大部分可能是消费者原先准备用于购房的,称这5万多亿存款若重新投入房市,将对今年的房地产业和经济复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问题恰恰在于怎样才能将这5万多亿存款转化为购房资金,要知道这笔钱不像基建投资可以由政府主导,决定权分散掌握在居民家庭手中。笔者认为接下来应该全面放开房市的限购政策以刺激买房需求。

其三,正如陆挺先生所指出的,过去两年多来吾国的出口为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2021年创下十几年来的最高增速,达到29.6%,贡献了当年GDP增长的一半。但2022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全年平均增速降至7.0%。从国际形势看,今年的出口大概率会继续萎缩,这对经济复苏会造成一定的掣肘。

其三,提振并扩大民众消费成为今年经济复苏最大的“抓手”,亦是官学两界的共识。不过由于去年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遭受重创(程度比2020年还甚),恢复起来需要相当的时间。再加之前不少企业裁员,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势必会影响到居民的整体收入,而消费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收入。今年的居民消费肯定会提升,春节假期国内旅游的红火是个好兆头,但能否恢复到前年的水平尚需观察。

其四,如何提振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是个大问题。尽管高层已多次重申两个“坚定不移”,但民营经济信心的恢复恐怕比消费的提振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为此不仅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如去年年底的高层会议所指出的,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明确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最近网络上对此出现了激烈的争论,由此也反映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下一番大功夫。

综上,2023年吾国经济复苏是当然是可以预期的,但正如陆挺先生文中所说,复苏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对此不应盲目乐观而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宁可把困难预想得多一些。至于增长目标设定在多少为宜,笔者认为要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由于对疫情的反复和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变化始料不及,致使去年原定5.5%左右的增长目标,最终只能达成3%的增长率。因此如果今年两会还是会“循例”制定增长目标的话,笔者同意陆挺先生的意见,以设定在5%以下为宜,若能超出岂非皆大欢喜。不过像前年那样达到8%以上的增幅,大概率不会“旧日重现”了。

总之,正如古语所说:凡是预则立。从长远看,吾国经济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唯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舍此别无它途。这看似一句套话,却是一句实话。(未名日记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