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 > 正文

从音响小白到音响大师(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进入音响行业也有一定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渐渐喜欢,到开始困惑厌倦再到疯狂热爱,也算是一个经历了些许风波的小小历程吧。所以借此文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小段经历,特别是困惑的时刻。因为我们大家都一样,都想听到最好听的声音,但都知道好听的声音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重现!所以必须不断去寻求,不断去实践。

我从2012年10月开始进入音响这个行业。有幸得到公司师兄,厂家技术,音响前辈等人的指导,让我迅速学习到音响的基础知识。但是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学会听,那么该如何听,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也去请教了许多人,该怎么听音质,人声乐器定位等等。

由于我是一位新成员,对于所有音响的知识都是由前辈们教导给我,所以我只能按照他们说的去听,去辨别音响的好坏。

然后我接触的越来越多的高级音响,但是随着音响等级的提高,我也了解到好的音响需要好的声学环境。如果听音环境太恶劣,音响再高级也是无法听到好的声音的。所以在13年的6月7号至9号,我参加了北京清华大学中电声学的培训,学习如何设计环境的吸音以及扩散的处理,以求达到好的听音环境。

但是当拥有了好的器材,好的环境,如果不能拥有好的调试,也是无法将器材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多次参加各种厂家的培训(其中最多的还是AV培训,Hi-Fi的培训更多是讲解音箱结构,功放搭配等等),所以在调试上,并没有哪个厂家,前辈或发烧友,很明确的告诉我Hi-Fi该怎么调试。所以我在Hi-Fi的调试上几乎没学到太多,除了基本的摆位罢了。相反AV功放厂家倒还是给了些相关的调试技巧(毕竟现在许多AV功放都带有自动检测功能,我只需使用以及按照厂家说的做即可)

但是越追求,越迷茫。因为经过不断的学习,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音响。但当我不断向身边的前辈求助时,他们给我的意见也是各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听完Hi-Fi后,有的会说中高频刺耳,低频太重,吸音不够,比如有的会说中高频不够清晰,比较朦胧,低频太软,吸音太多。

到底谁说的对,我真的不知道。

公司的展厅曾经使用欧洲品牌音箱(Hi-Fi跟影院都有),当我觉得效果不太好时,我就去请教身边的代理商朋友。代理美国品牌的朋友会告诉我,欧洲箱子看好莱坞电影不够震撼,还是得用美国箱子。但是身边做影院的也不止美国品牌,还有英国的,丹麦的,德国的!各说各的好!

到底哪个国家好,我真的不知道。

当遇到不同发烧友时,也会有各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最最明显的就是他们一听完音箱后,会说,这是英国风格,丹麦风格,德国风格,美国风格。

到底哪个风格好,我真的不知道。

所以在不断重复遇到以上问题时,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厂家能够客观的告诉我到底好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或者说应该怎么去让他重现出来,所以我渐渐迷茫,心中有着许许多多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偶遇到了台湾胜丰群的总设计师蒋晓东先生。

我记得是在2013年的11月30号那一天(因为印象非常深刻)。当时他与我们的代理商朋友一同来到我们好名声影音的东莞石龙展厅。当我们了解到蒋先生是台湾胜丰群音响的总设计师,在音响调试上有着深厚的功力,更让我们震惊的是,他是阳江十八子的“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的总设计师与调音师。

在我们的要求下,他为我们调试了两套不同品牌的Hi-Fi系统,在经过调试后,我们全体同事包括老板,都简直惊呆了,声音比原来好听太多太多了,也更加真实。当时马上顿悟,调试技巧可以让一套音响产生巨大的变化。过了大约一个礼拜,我们也组团前往胜丰群音响的广州办事处,听听经蒋老师调试的Hi-Fi以及影院系统。(直到现在,在我的印象里,那都是我看的最爽的一次电影,因为声音太真实了。)

时间飞逝…一转眼就是三年多!

于2017年的3月25日,我们再次邀请蒋晓东先生莅临好名声影音的东莞石龙展厅。

这一次不同的是,蒋先生为我们带来一套符合“三轴听音法”的音响系统。音箱是Cittalabs(中文名称犀达)的Oriole 3号,功放是Cittalabs的Ambieality。

并且该音响设备也并不是太昂贵,比起我们店里的某些品牌设备,价格只能用便宜二字来形容!当时当我们全体人员听到该系统发出的声音时,再对比我们自己的系统时,我们不想承认这一套“三轴”系统更好但又不得不承认。而这里说指的好,与音质并没有太多关系,主要源于真实感。我们听自己的音响,音质虽然更加柔和,但是人声的位置有些靠后,而蒋老师的“三轴”系统,人声都是在靠前的位置。

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三轴听音法”。“三轴听音法”基于声音是立体的呈现在三维空间的X轴(宽度)、Y轴(高度)、Z轴(深度)上的辨音方法。不同的乐器在三维空间体现的特质并不相同。

吉他在演奏的时候,低音弦在上,高音弦在下。

所以在我们的音响系统中,要听的出来,低音在上,高音在下的移动感。这个称为Y轴的移动。

大提琴在演奏的时候,低音在观众的左边;高音在观众的右边。所以在我们的音响系统中,要听的出来,低音在左,高音在右的移动感。这个称为X轴的移动。

钢琴在演奏的时候,低音离观众远;高音离观众近。所以在我们的音响系统中,要听的出来,低音在距离你比较远的地方,高音在距离你比较近的地方的移动感。这个称为Z轴的移动。

借用蒋老师的原话:“多年来有许多刚入门的发烧友问我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分辨声音的好坏,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一个好听的声音需要那些,泛音要饱满?音色要美?音场要深?有说不清的环节关系着我们的听感。就像要问每个人对美女的要求是否一样,我想,答案一定非常多,而每个人欣赏美女的角度一定都不尽相同。那要怎么才能清楚的表达“什么是好声音”的方法?就像要清楚的表达“什么是美女”的方法一样困难。如果,清楚的表达“什么是美女”这么困难,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做一件事?先确定什么是“不美”。知道什么是“不美”,我们至少还可以分辨什么是不好听的声音了。而以下的方法就在表达什么是“不美”。知道分辨“不美”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美的一种方法。”

所以当我们聆听音乐时,必定要符合真实情况的声音,符合真实的声音不一定有多少好听。但是如果是不符合真实声音,比如弹奏吉他时,低音在下,高音在上,那么无论音质有多好,他也一定是错误的声音。

只要去过KTV唱歌,大家有没有发现,音质会有不同,因为设备不同。所以每一位歌手的声音,每一首歌的音质,都会因为不同录音设备,发出音质有差异的声音。如果我们以音质去判断一套音响发出声音的真实性,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判断。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声音,又怎么能够知道好不好听。

无法用音质判断声音的真实性,但是我们能够使用“三轴听音法”去判断。如果一套音响在播放时,声音的三轴位置有错乱,即使它的音质再好,它也是错误的声音。相反,如果声音的三轴位置正确,但是音质不不够好,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更换线材,前级,播放器等等可以令音质提升的方法。

只有保持声音的真实性,我们才可以追求更好听的声音。

因为“三轴听音法”,所以此时此刻的我:“告别迷茫,尽情享受原音重现的感动!”

最后,一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在认识“三轴听音法”后,也渐渐有了答案。

1,不同国家,不同品牌音箱,所谓的不同风格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

音响,在我个人的理解是被设计出来还原当时的录音情况(也只能是尽量还原,无法1比1)。这个声音如果在现场的人有机会听到,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最真实的声音!那么好的音响就应该最大程度的把原音重现出来,原音是唯一的,并没有多样化的风格。

所以在挑选音响时,也不用纠结这个声音到底是哪一个“风格”。音箱一样,功放不一样,出来的声音都会不一样,更何况还有其他更多的器材线材等等。所以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决定就好了。我们不可能用一套音响满足所有人,只需要满足使用者即可。

“原音重现”是每一个音响发烧友的唯一追求,因为越真实越好听。音质或许会有不同,但是声音的位置依然是唯一的。所以我现在听音乐,更注重听声音的定位,因为只有定位正确,它才越接近真实。

2,声学设计到底有没有用?如果有用,那么它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使声音变得更好?

声学设计已经是我们听音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做好了声学,购买了价值不菲的器材,但是声音还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首先,我们先思考,在做声学设计时,我们是依据什么去做设计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音箱,每只音箱的频响曲线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高音能量比较强(定义为A),有的高音能量比较弱(定义为B),也就是说当你对A设计好声学处理后,对B就可能起反效果了,因为高频吸收过量了。更何况在不确定器材的情况下,去做声学设计,这个声学设计怎么可能会做得好?

声学非常重要,它可以令我们的声音更完美,但是如果设计的不对,那么也有可能让我们的声音更难听。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设计,那么还是不要着急去做吧。起码以后我们知道怎么做之后,再考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不定期更换音响器材。

3,有的品牌音箱已经生产出了50KHz频率上线的高音喇叭,(超过20K,30K的更是不胜枚举)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它的高频一定非常好听?

频率越高看似越好,但是我们人类真的能够听到如此之高的频率呢?我特意去咨询了一位做耳科医生的朋友,并且我也很认真的百度了一下,人耳能听到的频率大概是20Hz~20KHz(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厂家一开始都设计的频响范围)。我尝试过在不同超过20KHz频率的箱子上播放20KHz的测试音,我和其他代理商朋友几乎听不到有什么声音。(同时也好奇自己能听到多高,所以还特地去做了个检测,最高也不过是18Khz,再往上是几乎都听不到了。)所以50KHz的声音,几乎没有人能听到。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应该为听不到的声音买单!

4,曾经有些人写音响学是玄学,那他到底是玄学,还是其他什么学呢?

个人觉得,音响学从头到尾都是科学,毕竟音响就是我们人类通过科学去制造出来的。

所以当音响不好听,想把它变得好听的,也只有科学能够做到。线材也好,脚钉也好,哪一样不存在本身的物理特性?不同线材的传导率不一样,一样的线材,不一样的长度,电阻都不一样,脚钉的面积大小不一样,压力也不一样,脚钉的制作材料不一样,它的密度也不一样。还有电容,分音器等等,所有制造出声音的都是跟科学有关。

只不过我们一般不会太深入去了解罢了,毕竟我们都是直接购买使用,而不是自己去制造。

5,便宜又好听的产品到底存在不存在?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不存在。是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但是,今年的3000块买的手机,跟三年前5000块买的手机比,在性能和质量上大家会觉得谁更好?

科学会让东西变得越来越便宜,但是质量跟性能都越来越好!音响也是属于用科学制造的东西,所以新科技下,价格便宜了的音响,又为什么不能够比原来贵的音响好听呢?

所以我非常不理解那些购买二手Hi-Fi的发烧友,如果真的旧产品如此好,厂家还花什么心思做新的?浪费时间精力金钱。厂家之所以推陈出新,我相信更多的是新的技术能够带来声音的提升!

6,是不是贵的音响系统才能够重现真实的声音?而便宜的就一定不行?

音质上确实有差别,但是在真实性上应该保持一致。无论是1万的还是100万的,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的真实性都是一致的。也就是声音的空间位置是唯一的。

无论你喜欢的美女是什么样子的,首先你的影像得重现一个美女正确的图像。

正确的图像

错误的图像

如果图像是像这样呈现的,这个就叫做不美。因为它不是真实的。所以,符合真实到底有重要,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7,音乐的声音需要真实,那么电影的声音呢?

如果我们以电影的声音作为标准,去调试一套影院系统,那么调出来的声音一定不真实!

因为电影的声音本来就是虚构的,我们怎么知道一块玻璃被打碎后该发出怎样的声音?有的人说一定是脆的,那如果是防弹玻璃呢?

既然我们没法以电影的声音去做为调试的标准,我们需要找一个真实的声音做为标准,那就是音乐,同时这里指的也是自然的声音,非人为合成处理的那种。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也像许多代理商一样,也对蒋老师的“三轴听音法”进行深度解析,尝试去还原声音的真实性。当我以“三轴听音法”尝试去调试影院系统的时候,我跟一些代理商朋友会发现声音会越来越好听,因为它更符合真实的现场环境。同样的,当我们尝试去用电影测试这一套音响时,我们也发现电影音效的解析力,层次感都得到明显的加强,所以我们都得出一个观点,就是验证一套影院系统好与不好,必须得放音乐听!

8,如何鉴别音响的好坏?

最基本的鉴别,只需要验证这套音响发出来的声音是否真实。

因为音质永远不唯一,但是声音的三维空间位置是唯一的,也是我们唯一能够判断的。任何事情都要经得起推敲,“三轴听音法”是对还是错,希望大家都可以去深扒一下,去验证下它提出来的观点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同样的,音质的好坏,能不能作为判断声音是否真实的标准,我们也可以深入探讨。

9,一套音响的好坏,不是看他的优点到底有多好,而是看它的缺点有多大。

举个例子,一对音箱中高频特别棒,但是低频特别烂,烂的根本没有办法听,我们不会因为它的高频好而选择它,我们会因为它的低频烂而不选择它。

所以大多数发烧友在追求更好的声音时,更倾向于买落地音箱而不是书架音箱。

10,音响不好听,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大家听到的最多的合理的理由都是只有以下三种

①音响器材不够好

②听音环境不够好

③调试技巧不够好

如果你觉得音响不好,你重新买,卖家很乐意,

如果你觉得声学不好,你要做,设计方也很乐意,

如果你觉得调试不好,你要调,调试方却不一定会乐意!

理由很简单,①②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实打实的可以收钱,每一样东西都有相应的价值,所以你得为价值买单③没有实物提供,价值难以确定。如果是一个菜鸟调试,估计我们不需要,如果是一个大师调试,估计我们不一定愿意给钱。所以到最后,音响不好听,只有重新买或者打造“好”的声学环境,极少会有卖音响的商家会竭尽全力帮我们的音响调试到最佳的效果。而且也极少有第三方的人去做调试,因为极少用户愿意支付费用。

一套价值5万的音响(下称为A),一套价值8万的音响(下称为B),A和B都经过非常专业的调试,但是最后我们大家听完过后,一直认为A的声音比B更真实更好听。那么A的调音师的价值是不是应该超过B的调音师至少3万价值了呢?

如果我们想要好的声音,就必须要有专业人士为我们调试。如果不想花费太多的金钱,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学。我们作为消费者,首先我们得学会如何分辩声音是否真实,是否好听,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购买正确的音响系统。即使已经买了音响,我们也可以再学,然后找出声音不好听的问题所在,我们才能改善它。

音响不好听,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在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中,我更愿意承认调试不好才是音响不好听的罪魁祸首。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将自己的系统发挥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