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微信的软件开发人员一直是稔熟人性心理的大师。
“分组”、“黑名单”、“删除”、“屏蔽”、“三天可见”等等,把人际关系的分分合合、亲疏厚薄把玩得像捏泥人一般, 你只动动手指,就可以把人际关系在虚拟世界里任由你的情绪将它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微信的功能还在完善中,比如,新版微信的新增功能之一,有一个挺心机的名字,叫”强提醒”。我真的猜不出,未来的微信还会推出哪些矫情又心计的功能,比如,“消息已读”、“阅后即焚”,想想,挺细思极恐。总之,它每一项社交功能的开发都像一把痒痒耙,把男男女女内心的那些隐晦与虚荣都挠得特别舒服。
今天,有关微信辟谣的一则消息上了热搜:
”朋友圈新增访客记录功能?
微信回应:别慌,假消息”
对于这则假消息的始作俑者,我想给他点个赞,这家伙抛出的这个痒痒耙,虽然是个假的,但也着实挠中了许多许多人的G点,你看,新功能是那么善解人意:
功能更新
1、新增朋友圈来访功能,告诉你他来过。
(“他来过”,仅这三个字,是不是让你已经心旌摇曳又有点惴惴不安?)
2、新增朋友圈停留时长功能,告诉你他来了多久。
(在这个任何东西都能用数据量化的时代,TA在你的地盘上停留的时间=TA对你的关注度、留恋度。甚至你可以将它与TA有多么爱你也划上等号。总之,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反正,人们总是乐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人们总是乐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这就是人性。)
同时,我想批评这位用心良苦的造假者,为什么不让功能更加”完美“一些?再加一个:
3、能看到一年内的访客记录。
(许多人都后悔不迭了吧,甚至几近悲崩。几家欢喜几家愁,也会有许多人暗自欣喜吧。)
事实证明,太完美的东西,很可怕,也很不真实。
所以,微信很快就出来辟谣了。
于时,许人长吁一口气,放心了。
于时,你依旧可以在任何一个辗转不寐的夜晚悄悄地看前任的朋友圈了。
于时,你仍然只能依靠不着边际的想象去揣测TA有没有放下你?TA还爱不爱你?
是的,微信里谈情说爱 ,大部分依靠无耻的想象,这种方式,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当然,也最不靠谱。
我们都太把微信和朋友圈当回事了。在虚拟社交平台,寄托了太多气泡般的爱与怨,必定会带来一些莫名的烦恼与痛苦。
这则假消息,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期待:
有人建议微信的访客功能作为VIP付费的特权;
有人建议细节上增加“删除我的足迹”的功能;
我们可以将这些美好的设想统称为“精致利己主义的脑洞”,不过,访客功能本身很尴尬,当你拥有了挑破别人秘密的特权时,别人也有能力挑破你的隐私。
所以,我认为,在可预期的未来,微信根本不会推出此项功能。
我能想到的这项功能的开通带来最统一的好处就是,我们都会变得很自律。
“没事别总到前任的朋友圈去瞎逛,人家盯着呢。”
“内心有秘密的人,始终不会快乐”。
如果这则假消息,对你没有任何触动,祝贺你,你是一位活得很安心很平静的人,哪怕你也有故事,不过,你依然活得很真实。 “什么访客不访客的,好无聊的功能!” -------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那么,至少在社交圈和情感领域,你是一位心无挂碍的人。
毕竟,微信只是一个通讯工具。大部分时候,人心并不复杂,只是有了微信的各种婊里婊气的功能,让人的欲望和情绪有了无限发酵的土壤,于时,就发生了各种故事,或者,事故。
如果有人暗恋我,我会告诉TA:
如果我喜欢某个人,我也会这么做:
来吧,来现实中我们谈一场掷地有声的恋爱。我不相信微信上隔空的真心,如同你不会怀疑现实中的我也有诸多瑕疵。不要试图在微信朋友圈里了解我,那里不真实。我也不会到你的朋友圈去了解你,哪怕你一年365天都是满满的生活纪录和心灵鸡汤,那也抵不过你与我在现实中相处一个月的真实触碰。
如果我们不得不分开,请我们都学会互相在心里拉黑对方,而不是在微信上。在某些事情上,把仪式感在心里隆重举行一次,不必强求让别人配合你演出。
我更不会使用黑名单这种婊里婊气的东西,黑名单只是满足我们的两种诉求:一、彻底让某个人永远无法再加你,因为死心或厌恶。二、把某个人放进一个你随时能找到TA的小黑屋,在TA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与TA的头像上演无数次分分合合地缠绵戏,这一切全是自己暗戳戳地演独角戏,内耗很大。
别总在微信里挂念某个人。如果在现实中可以去追寻,我就不会在微信里心心念念地揣测你到访的蛛丝马迹。如果现实中,注定不能在一起,微信上的牵挂也是多余。所以,你是不是我的访客,我不在意,我是不是你的访客,你也不必惦记。
本文由梁桂钊于2023-09-04发表在梁桂钊的博客,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720ui.com/11522.html